2022安徽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每日一练(1.25)
- 时间:
- 2022-01-25 14:37:40
- 作者:
- 潘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安徽教师资格证
![](/statics/images/zui/newImg/article_time.png)
![](/statics/images/zui/newImg/article_author.png)
![](/statics/images/zui/newImg/article_read.png)
![](/statics/images/zui/newImg/article_come.png)
![每日一练](/uploadfile/2022/0125/20220125023723114.jpg)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属于教师职业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知识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主要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具体知识点及相关习题。
新课改的教师观分为角色转变和行为转变,各自有四条。
以下是给大家梳理教师角色的转变四点内容: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以下是教师行为的转变四点内容: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教师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1.【单选题】下面哪一观点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师观( )。
A.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春蝉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答案】A。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的教师观。新课程倡导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题干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出自唐代韩愈的《师说》,意思是“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要高明于弟子”。这句话要求教师要做到真正地尊重学生,肯定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错误,符合新课改理念的教师观。A项正确。
B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出自明万历《古今贤文》读书人要一心读圣贤书,别管其他任何事情。一般是形容某些人只关心书上的东西,眼里只有书本,不关心实际生活、不关心人情世故等。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表面意思是:蚕一直吐丝直到死,蜡烛一直烧到成灰才不会流蜡烛油。歌颂老师等辛勤工作的人的辛苦工作、默默奉献的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落花纷纷绝不是无情飘洒,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体现教师职业的牺牲精神和甘愿奉献的精神。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2.【单选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师观是( )。
A.主体性的教师观
B.以人为本的教师观
C.专业化的教师观
D.促进发展的教师观
2.【答案】C。本题考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观点。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目标集中体现了以下价值取向: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新课程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学生作为“独立人和完整人”的发展需求。
2.“主体性”的学生观:新课程倡导“主体性”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独特性、生成性、自主性和整体性的人,因而教育应该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其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3.“专业化”的教师观:新课程倡导“专业化”的教师观,认为教师的专业角色应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社区型的教育者、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4.“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课程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新课程倡导的“民主、科学、开放”的课程观,是课程开发的民主性、课程内容的科学性、课程资源的开放性的有机统一。
5.“发展、交往、生成”的教学观: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建立什么样的教学观以及在什么样的教学观指导下工作,这对教师乃至学校整个教育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6.“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观。
7.旨在促进发展”的评价观:新课程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C项正确。
A、B、D三项:均为干扰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3.【材料分析题】一年级时,她时常一个人呆坐在教师的一角,不跟别的孩子交流和玩耍。三年级时,她还是经常一个人坐在那里,怯生生地看着周遭。后来几年,她喜欢独自到图书馆读书,极少跟同学交往。
许多年后的一天,她出现在教室门口,小声对我说:“老师,您记得我吗?”我说:“当然记得,真高兴再看到你。”
“小学时您教过我,我今天来是有事找您,朋友说我可以绝对信任您。”
“我会尽量帮助你,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问。
接下来几个月,我们经常见面,听她说童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她会尖叫、痛苦,听到她悲惨的童年记忆,我忍不住泪流满面。我说:“对不起!真对不起!”我当时不知道,一点也不知道。
大约六岁时,她就被酗酒的继父不断谩骂、殴打、凌辱。可是学校的老师都没有注意到。上了大学后,她再也压制不住了,常常自残。辅导员老师坚持要她接受治疗,但毫无起色。后来,她找到我跟她一起面对治疗过程。十年里,她不断跟我讲述她的痛苦经历,为此我读了很多书籍。十年后,她恢复了很多。现在,我会从隐而不显的线索中去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想方法帮助他们。
我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可是,国家与家庭托付给我的孩子,我应该好好地去照顾他们,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
问题:从教师观的角度,你从材料中获得哪些启示。
3.【参考答案】
该教师的回忆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教师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材料中,教师开始时没有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对于学生因受继父凌辱而造成的心理阴影一点也不知道。后来,教师会从不明显的线索中发现学生面临的问题,并且想办法帮助他们,引导学生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要做到反思。材料中,教师能够从案例中反思自己的过失,认识到“同样的错误如果再犯,实在是不应该的”,体现了教师行为的转变。因此,作为教师要反思自身过失,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最后,教师观强调教师在教学上要做到帮助和引导。材料中,教师对待学生的问题,耐心地引导,并积极关注对现在学生的教育。因此,作为教师要帮助和引导学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该教师的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教师在教学中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我反思,对学生进行帮助和引导。
4.【材料分析题】大学毕业后,曲老师到一所农村中学当历史老师,至今已有八年了。在此期间,有的同事调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去了,有的则步入了职业倦怠期,有几所条件更好的城区学校想引进他,但他总是拒绝说:“我从小在农村中长大,明白农村孩子也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的孩子离不开我。”
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历史老师,曲老师经常翻阅各种期刊杂志,以及时了解历史学科的新信息,他还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为了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曲老师不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了一些教学问题。
曲老师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当教师仅靠大学时代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他坚持每天至少进行一个小时的阅读,多年来从未间断过,他的阅读范围很广,除了研读历史领域的经典著作之外,他还广泛学习法学、地理学、社会学、美学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曲老师的行为。
4.【参考答案】
该老师的教育行为符合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赞赏和学习的。
首先,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材料中,曲老师通过阅读各种期刊杂志,了解历史学科信息,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学习科研方法,解决教学问题。
其次,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自我上不断反思。材料中,曲老师自知大学所学的知识远远不够,每天坚持阅读至少一小时,也体现了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
最后,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要合作。材料中,曲老师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以提升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合作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新课程理念看待教师职业,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才能做好教书育人。
以上就是2022安徽教师资格笔试考试每日一练(1.25)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安徽教师资格的政策公告、安徽教师考试每日一练、安徽教师资格资讯等资讯,敬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网,扫码加群探讨,也可在线咨询客服老师,获取免费1V1服务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