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安徽教师资格证网! 本站为安徽教师资格考试民间交流网站,主要为考生提供考生报名时间安排以及教师资格证常见问题答疑等相关信息,教师资格证官网还以安徽省教育考试院www.ahzsks.cn或当地教育局所示为准。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招聘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微信小程序

免费领课/找工作

在线咨询
公众号
交流群
考生交流
合作联系
在线做题
短信提醒
教师资格考试动态提醒
获取验证码

特别提醒:

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 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
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一)

时间:
2020-02-10 11:00:14
作者:
邹老师
阅读:
来源:
安徽教师资格证

  【导读】中学教师资格证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分值占40分,因此简答题也很重要。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备考,安徽教师资格网特此为大家整理了: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一)。

  接下来看看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的重点有哪些吧。

  1. 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

  ①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②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2)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3)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2.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代表作品《普通教育学》。

  (1)教育性教学原则。赫尔巴特第一次提出“教育性教学”概念;

  (2)建立教育学理论的两大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

  (3)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形成了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

  (5)提出了四段教学法。即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3. 杜威的相关教育思想。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代表作为《民主主义与教育》。

  (1)论教育的本质。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学校即社会”。

  (2)论教育目的

  “主张教育无目的论,认为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3)提出五步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确定疑难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问题、验证这个假设。

  (4)提出与传统教育相对应的新三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4.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5.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①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

  ②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

  ③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

  6. 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与影响:

  ①文化知识制约教育的内容与水平;

  ②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③文化传统制约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2)教育与文化:

  ①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②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③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

  ④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

  (3)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7. 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

  具体表现在:

  (1)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具体表现:教育内容的继承,教育方式的继承、教育理论与经验的继承。

  (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8. 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

  (1)遗传——物质前提、生理基础;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可能;

  (3)学校教育——主导;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9.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0. 如何依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

  (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11.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12.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强调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指明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和人才培养的政治导向。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说明了国家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指明了我国培养人才的根本途径。

  13.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4. 简述教师角色。

  (1)传统的教师角色观:传道者,授业解惑这,管理者,示范者,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2)现代的教师角色观: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的开放教师;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记忆口诀:社区开发促进终身研究】

  15. 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

  (1)道德素养:又包括思想素养、政治素养以及职业道德素养。

  (2)知识素养: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教育知识素养、文化知识。

  (3)能力素养:.基础能力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

  (4)心理素养: 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等。

  (5)身体素养。

  16. 简述教师所必须具备的知识素养。

  (1)教师需具有学科知识素养;

  (2)教师的教育知识素养;

  (3)文化知识。

  17. 请简要比较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前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

  (1)课时计划的差异。

  (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

  (3)课后评价的差异。

  【需逐条展开】

  18.简述福勒和布朗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关注生存阶段。

  (2)关注情境阶段。

  (3)关注学生的阶段。

  19. 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20.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21. 简述学生中心课程论主张。

  (1)课程应以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机、需要、能力等为核心来编排;

  (2)课程的组织应心理学化。

  (3)以人为本课程理念,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突出知识的获得过程。

  22. 简述泰勒的目标模式。

  泰勒原理可概括为: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即:

  (1)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目标选择课程内容;

  (3)根据目标组织课程内容;

  (4)根据目标评价课程。

  23. 新课改的具体内容。

  (1)三维目标: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课程结构: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3)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的表现形式包括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

  (4)课程评价: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5)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2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

  (2)上课: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 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气氛热烈。

  26. 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认识的简捷性。

  (5)有指导的认识。

  27.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的发展性规律);

  (3)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28. 教学过程的结构(或者: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1)心理准备;

  (2)领会知识;

  (3)巩固知识;

  (4)运用知识;

  (5)检查效果。

  29.常用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2)启发性原则;

  (3)巩固性原则;

  (4)循序渐进原则;

  (5)因材施教原则;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量力性原则;

  (8)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记忆口诀:置气西宫,理因思量】

  30. 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

  (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教师资格证笔试必背

  【中学】科目二简答题101题

  31. 循序渐进教学原则的实施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还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具体到抽象;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

  32. 简要论述谈话法的实施要求。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33. 简要评述班级授课制。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2)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3)不足之处:

  ①不利于因材施教;

  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

  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34. 简述注意规律的应用。

  (1)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有关刺激物的特点组织学生的注意。

  ②无意注意也可以由人本身的状态引起。

  (2)有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①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

  ②激发和培养间接兴趣

  ③正确组织课堂教学

  ④采取方法,制止注意分散

  (3)两种注意转化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我们的工作和学习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经常转化交替的。

  35. 简述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 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 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 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 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 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6.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观点。

  知识观:质疑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强调知识的动态性。

  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和主动建构。

  学生观: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教学观:情景式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模式。

  (2)对教育的意义。

  ①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②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

  37.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把需要分为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和彼此重叠的,它们排列成一个由低到高逐级上升的层次。其中,最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接着是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处在最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

  38. 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②设置合适的目标;

  ③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④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①表达明确的期望;

  ②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

  ③合理运用外部奖励;

  ④有效的运用表扬。

  39. 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 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 学习材料的性质;

  (3) 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 原学习的熟练和理解程度;

  (5) 年龄特征;

  (6) 智力水平。

  40.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 精选教材;

  (2) 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 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41. 简述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2) 内化性原则;

  (3) 特定性原则;

  (4) 生成性原则;

  (5) 有效监控原则;

  (6) 个人效能感原则。

  【煮花生特见效】

  42.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43.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知建构主义)

  (1) 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2) 前运算阶段(2~7 岁);

  (3) 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

  (4) 形式运算阶段(11~15 岁以上)。

  44. 简述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斯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一是“最近发展区”思想;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指导下借助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根据上述思想,维果斯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这是他对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的理论。也就是说,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教学决定着智力的发展,这种决定作用既表现为智力发展的内容、水平和智力活动的特点上,也表现在智力发展的速度上。

  45. 简述中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

  (1)中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4)中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

  (5)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需逐条展开】

  46. 气质类型学说

  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的有规律的结合。罗马医生盖伦提出了人的四种气质类型是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1)胆汁质: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冲动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

  (2)多血质: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征。

  (3)黏液质:黏液质的人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按部就班;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以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多愁善感为特征。

  47. 简述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 岁),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 岁),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发展的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18~25),建立家庭生活,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阶段;

  (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25~60),获得创造力感,避免自我专注阶段;

  (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60~死亡),获得完美感,避免失望感阶段。

  48. 简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

  (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

  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

  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49. 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1)依从

  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

  (2)认同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3)内化

  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50. 如何培养良好态度与品德?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以上就是关于安徽中学教师资格证100道简答题必备(一)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安徽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考试时间、报考条件、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安徽教师资格网。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

教师资格备考指导 立即定制专属备考方案

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