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的内涵
- 时间:
- 2021-07-27 20:26:32
- 作者:
- 方老师
- 阅读:
- 来源:
- 安徽教师资格证
一、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国民素质可以分成三类八种:三类素质是指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八种素质是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和强大后劲,都取决于科学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地不断提升。而邓小平也曾指出:“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搞好教育和科学工作,我看这是关键。”
在教资单选题中常常考察提高国民素质与地位(根本宗旨)的对应。
二、面向全体学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阶段明确禁止在学校里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作为老师也不能够对学生有所偏心,比如只喜欢优秀生,而忽略其他学生,这都是不允许的。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中,人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人的劳动能力、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发展,又表现为人的个性才能和志趣的全面发展,而且是这些方面广泛、充分、自由地发展。
而在我国,所谓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各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关于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构成,学界论及时通常多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主体。
在教资客观题中,常常说到“主科”“副科”这是不对的,忽略了学生全面发展。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中个别差异性要求我们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定注意,全面发展和尊重个性是不冲突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
五、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提问时,正是他们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只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置之不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挫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小绵羊”,还谈什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
因此如果题干中描述“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否定,扼杀学生想象力”等相关描述,则违背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原则。
习题:
(单选题)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本质区别。B项正确。
A项: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的是在教育中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从教育对所有学生的共同要求的角度来看的。但每一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因此,教育还要尊重并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以上就是小学教师资格证:素质教育的内涵,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教资考试的内容,比如小学教师资格证资讯等等,扫描下方或者右侧二维码关注我们安徽教师资格网,祝所有的考生教资考试顺利通过。 /uploadfile/2024/0328/20240328114418107.png